娄底市体育局2014年工作总结
一、参加和承办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一)竞赛组织严谨有序。
1、有序推进比赛场馆建设改造。为打造全省一流的比赛场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资10.5亿元兴建了含一场三馆一中心一公园(2.6万座的体育场、5200座的体育馆、3000座的游泳馆、综合训练馆、青少年妇幼儿童中心、体育公园)的体育中心,作为省运会的主会场。选址军分区靶场兴建了射击馆作为省运会射击比赛的场馆。我市根据省运会赛事要求和各县(市、区)的项目特点,将比赛项目分解安排到市体育中心、中心城区学校及各县市区的体育场馆。对娄底一中、娄底三中、娄底五中的现有比赛场馆进行了改造。各县市区顾全大局,群策群力,克难攻坚,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等困难,加大投入,狠抓体育场馆的建设进度,为全省的体育健儿提供了设施优良的比赛场地。
2、节俭购置租借比赛器材设备。我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节俭办赛的要示,在确保满足省运会比赛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原则,节俭购置租借比赛器材和设备,真正实现了节俭办赛的目标。如田径比赛购买全新电子计时设备需600多万元,按省里办赛的要求,如果租赁至少要准备两套设备,按厂家每套68万元的租赁费至少需136万元,最后我局通过多方了解,反复比较,只花费15.8万元租赁了一套电子计时设备。游泳比赛购买全新电子计时设备需400多万元,后经了解上海的一家公司租赁需80多万元,最后经多方了解、反复比较,我们选择了租借湘潭市体育中心的设备,只花费了15.5万元。
3、严谨认真做好竞赛组织工作。为了举办好娄底体育史上这次空前的体育盛会,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组委会的有效调度下,局党组也在以往办赛的经验上,推出“1+3+1”的赛事管理模式,即一名处级领导担任单项比赛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具体负责竞赛组织工作,下面分成场馆器材、竞赛、后勤服务三个工作小组,明确人员和工作职责,充分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各竞赛小组全体人员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认真服从赛事分管领导的工作调度和工作安排,各司其职,尽职尽责,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密切配合,在接待、住宿、餐饮、用车等方面的服务做到温馨周到,没有出现交通、食品、医疗、安全等事故,受到各方来宾和观众的交口称赞。大会工作人员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的精神风貌给省内外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市在竞技场外夺得的又一枚“金牌”。
4、开创体育艺术完美融合先河。我局策划实施了千幅书法作品赠送工作,组织娄底籍知名书法家创作了1500幅书法作品,在比赛颁奖时赠送所有金牌运动员。据省体育局李舜局长介绍,这项活动可以说是开创了国内大型运动会赠艺术作品给金牌运动员之先河,是体育与艺术的一次完善融合,是娄底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次集中展示,是本次省运会的一大亮点。
(二)备战训练扎实有效。
1、认真做好我市业余训练的调研工作。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局安排专门人员深入到县市区及各训练单位的训练一线进行调研,在深入了解和掌握全市业余训练情况的基础上,对各项目参加省十二运会金牌及总分任务进行了安排。
2、完善项目布局,引进高水平教练员。从2010年十一届省运会后,我局在原来开设项目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游泳、皮划艇、赛艇、乒乓球、网球、体操等项目,新聘任了12名优秀的教练员,通过省运会的比赛情况来看,我市新开设的皮划艇、赛艇、游泳、网球项目来势很好,这些项目虽然开设不到三年时间,但有些小项有了极强的竞争力,且都是上了领奖台,为第十三届省运会取得好成绩打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业训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业余训练的水平,教练员队伍建设是关键。在省体育局各项目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我市各项目教练员分批分次地参加了省级以上的培训,尤其是随省专业队的跟班学习对提高我市教练员的业余训练水平有了很大的促进,组织我市6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在武汉体院举办的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师资培训班学习,组织北京、上海体育学院的专家的“体育大讲堂”,对如何抓好业余训练,提高运动水平进行针对性授课,积极组织教练员、体育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培训近80人次,田径、摔跤、射击、举重、柔道、跆拳道、体操等项目参加了省局各中心举办的教练员跟队培训班。同时,有30余名教练员参加了湖南省业余训练论文征集活动,15人次获奖。通过积极参加业务培训班及论文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基层教练员、科研人员及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
4、加大了对重点运动员的训练、营养投入。为完成市委下达的“赛会成绩在上届省运会的基础上前进3-5个名次”的比赛任务,我局对全市各训练单位、训练网点的运动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列出了在省运会上有冲金实力的运动员100名按每人投入2万元训练营养补助进行了投入,并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他们送到全国训练水平较高的专业队、体育院校和省体校训练,定期把高水平的教练员请来娄底给我市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辅导训练。
5、以实战促训练,不断提高训练的含金量。通过狠抓冬训、组织对抗赛、组织外训及利用比赛以实战促进训练作,对各项目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计划,送往外省地进行训练交流,安排摔跤、柔道、跆拳道项目定期到武汉体院同专业队员同场进行对抗性训练,安排射击、篮球、足球、举重等项目在省体育局运动项目中心训练,跟全省的高手过招,同场竞技,有计划地举行测试赛、对抗赛、常规比赛、教学比赛等,想方设法组织运动员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多跟高手过招,多向强手挑战,使各项目阶段的训练水平得到巨大的提高。
6、加强了与省局各项目中心的沟通力度。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局与省局相关业务处室及九大项目管理中心至少进行了一轮以上的沟通与拜访,增进了我市与省局的情感,也争取到了省局及各项目管理中心最大的扶植力度,并对兄弟市州各项目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为我市制定有利的备战方案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为确保完成省十二运会任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参赛成绩创造历史
1、认真抓好参赛队伍的选拔工作。通过2011年-2014年的常年比赛,我市共注册运动员1400多人,各项目通过测选拔,尤其是田径项目,我市通过三次选拨赛从400余名在训队员中选拔了65名队员参赛,通过层层筛选,最后我市共选拔了612名领队、教练员,运动员组成娄底代表队。
2、科学抓好赛前集训工作。我局根据各项目的特点,每个参赛项目安排了20至25天的赛前封闭式训练。如摔跤、柔道、跆拳道项目在武汉体院同专业队员同场进行对抗性训练,射击、篮球、足球、举重放在省体育局运动项目中心训练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3、制定市级领导挂点省运会重点参赛项目方案。娄底做为十二届省运会的东道主,为了完成本届省运会的夺金任务,我局除加大投人、加强科学训练这些基础工作之外,还制定了市级领导挂点省运会重点参赛项目方案,通过领导的赛前慰问和赛场的督战极大地鼓舞了我市运动员的士气和斗志,为完成省运会金牌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制定了我市参加十二届省运会奖励办法。为调动全市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我市教练员、运动员在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圆满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的总的比赛任务,我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市参加十二届省运会的奖励的办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认真做好赛前动员工作,激励队员奋勇拼博。赛前局党组领导分别带领各项目主教练分头与省局各项目运动中心进行了多轮次的衔接工作,并且组织各参赛队伍进行了赛前总动员,特别是田径项目,专门召开了全体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参加的誓师大会,会上项目负责人、教练员代表、运动员代表分别宣誓,为各项目在省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6、知己知彼,省运场上争金夺银。十二届省运会备战期间,我局专门成立了情报小组,负责收集其它市州代表队的训练和运动员的各方面的情况,不打无准备的战役,做到知己知彼,便于临场应变,取得了很好的赛场效益。省运会我市代表队共参加28个大项的比赛(青少年组19项,成人组9项),青少年组获得金牌100.5枚,总分2809分,成人组金牌4枚,总分116分,所有奖项全部进入前六名,其中青少年组赛会金牌78.5枚和成人组总分116分都高居全省第二名,创历史最佳战绩。
二、群众体育硕果累累,惠及民生
(一)广泛宣传和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
今年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全民健身日”第六年,我局按照上级体育部门的要求,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日”活动,成立了娄底市“全民健身日”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创新、简朴、务实、惠民”的活动原则,组织逾万名群众分散在全市各个公园、广场进行锻炼,营造了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二)各种体育活动高潮不断。
紧扣全民健身这个主线,充分发挥各级体育部门和各类群众体育组织的作用,调动社会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广泛发动,上下互动,部门联动,领导带头、全民参与的办法。全市的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精彩纷呈。今年,是省运之年,我局组织参加了成年组9个项目的比赛,并取得了总分全省排名第二,金牌排名第三的好成绩。省运会开幕式都由我市体育健身爱好表演了太极拳、广播体操、健身球柔力球等项目,充分展示了我市近年来全民健身取得的丰硕成果,获得了省局领导、市领导及观众朋友的一致好评。我局举办了迎省运万人健步跑活动,参加人数之多,规模影响之大,实属罕见。举办了全市广播体操比赛,参加的单位多,涉及的人群广,比赛场面十分壮观。举办了全市第一届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和第三届足球联赛,有力地推动了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的发展。我局坚持每天出早操,练太极拳,考出勤,从未间断至今。我局和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开展了全民健身月活动,举行了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把我市全民健身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同时,涌现了一大批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和个人,市委、政府给予了表彰奖励。我市今年组队参加长株潭娄“公仆杯”城市男子篮球友谊赛,多名在职厅级领导涌跃参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我市群众体育的新亮点。这些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今年,我市积极组队参加湖南省第五届“强民杯”农民篮球、乒乓球比赛,取得了好的成绩。还承办了体育舞蹈、排舞、残疾人体育等省级培训班200余人次,同时在参加湖南省长跑、登山、桥牌、保龄球等项比赛中也取得好成绩,另外还抓好一县一品牌项目建设,有力推动地方特色项目的发展。一年来,我市举办市县级各种体育活动300多场次,是历年来开展活动和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年,投入也是最多,效果也最显著的一年。
(三)组织网络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我市十分注重组织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市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和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加强。今年培训各类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00多人。其中体育舞蹈、健身球、柔力球协会分别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200多人,太极拳协会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200多人。6人参加国家体育总局在武汉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全市新建全民健身路径22处,建设农民健身工程371个。
三、体育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为充分发挥市体育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局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化运作,人性化服务,通过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建立以市体育中心各场馆体育文化产业开发运营为龙头,引领、辐射和带动全市体育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努力打造娄底市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全年共接待前来的健身群众20多成次,既为第十二届省运会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氛围,又有力地推动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广大市民的健身休闲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
2014年,全市体育彩票工作积极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化和不利形势,通过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加大网点投入和宣传工作力度等,确保销售管理工作有序运转,全市销量稳步上升,在销售终端与去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市辖区已产生销量530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全市完成销量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
四、践行群众路线,加强队伍建设
2014年,我局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抓手,一手抓省运会承办和参赛,一手抓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为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文化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党组班子讲正气、讲大局、讲团结,个人服从组织。班长与班子成员之间精诚团结,和谐共事,定期召开局党组会议和局务会议,充分发扬民主,共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面对工作难题,班子成员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二是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学习活动。邀请市委讲师团和市委党校教授作理论辅导讲座,以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内容为重点,做到学习注重实效,不走过场。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完善考勤登记制度。全局干部职工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出早操,公开点名登记考勤,展示体育人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完善科学管理机制,把工作任务合理地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和每一名干部职工,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工作责任体系。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创新学习方式和学习机制,开辟体育大讲堂,实行早操晨会时和学习例会制度,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加强廉洁从政建设。我局虽然不是权力部门,目前也相对度过了市体育中心工程建设的廉政风险期,但局党组非常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围绕体育中心扫尾工程建设、竣工项目结算审计、体育中心运营管理和筹办十二届省运会等重点工作,认真履行廉政监督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风险节点的防控措施,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项目、重点赛事和证件审批、重大资金使用以及人事任用等重要环节的权力运行监督。以竞技体育和科研科为重点,对二级运动员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办理工作实施重点监督。把严格“三公消费”做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出差等“三公”费用进行严格审核、实时监控和全程监管,每季度向市纪委报送“三公消费”情况,逐步建立“节约消费、支出合理、控制有力、监督有效、公开透明”运行机制。